记者谢凯
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,村民忙着采茶。
清晨,金黄色的阳光映照着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后山的茶园,嫩绿的茶叶上露水晶莹。村民们背起竹篓,戴上帽子,前往茶园采茶,一天的生活就此开启。
今年4月11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调研时说,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,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、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产业,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,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。
牢记殷切嘱托,推进乡村振兴。如今,走进毛纳村,到处弥漫着祥和、幸福的气息。每逢周末,村里的广场游人聚集,赏黎族歌舞,品大叶红茶,尝黎家长桌宴,买非遗文创产品。村民们过去守着宝山,两手空空,现在身在宝山,硕果飘香。
大叶茶溢出幸福味
6月16日,坐在家门口,王菊茹和丈夫王柏和泡了浓香的大叶茶招待远来的客人,大叶茶中的“奶蜜香”已经替代了他们过去日子中的“苦”。
“总书记在手工茶坊参与炒茶劳动,并买下两袋茶叶。”王菊茹指了指家门口左边的茶坊,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场景,语气里满是兴奋。
王菊茹十几岁就和父母学制茶,年轻时还曾在乡里的茶厂务工。“2013年,看着大叶茶的价格逐步提高,我就想尝试着做做看。”王菊茹说,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施行,大叶茶产业稳步发展壮大,现在她一年能靠茶产业挣3万多元。“随着大叶茶的名气越来越大,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茶叶,并称赞大叶茶的品质好。”
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王菊茹这段时间到标准化茶厂学习先进制茶技术,努力提升产品品质。她计划成立合作社,联合村民把产业做大。“总书记勉励我们把茶叶经营好,把日子过得更红火。”在王菊茹看来,只有更加努力,不断奋斗,日子才会好上加好,才不会辜负总书记寄予的厚望。
两个月来,五指山市已组织多家当地茶企到毛纳村开展茶叶展销,并在村里常态化开设生态产品售卖区,建立好生态产品销售平台。未来,五指山市还将借助各大展会平台,把生态茶产品进一步带出山区。
如今,茶产业及衍生的生态产品已成为毛纳村的一大增收产业。大叶茶叶从过去当地百姓的闲时茶饮变为带动老百姓增收的“致富茶”。
游客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游玩。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
好生态引来八方客
村民王联英家刚开业不久的小卖部里,芭蕉、茶叶、蜂蜜、米酒等当地生态特产摆放在货架最显眼的地方,吸引了不少游客进店购买。这是嫁到毛纳村已经21年的她此前从没想过的场景。
“有游客向我打听村里这些年的变化。”王联英说,最大变化就是交通,有了两条进出村的水泥路,村里还有了快递点,“更重要的是,随着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,村里人气越来越兴旺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在毛纳村调研时指出,大叶茶发展起来了,下一步就是生态旅游。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