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徐慧玲
6月的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,青山连绵,树木葱茏,玫瑰花竞相盛放。哎岬湖畔,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”两行大字被镌刻于一座石碑之上,苍遒有力。
2013年4月9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,强调“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。”这一深情寄语,鼓舞和激励着产业园所在的博后村干部群众踔厉奋发、全力以赴,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
几年间,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黎族村庄,借力三亚亚龙湾玫瑰谷(原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),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、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,打造“网红村”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,大步奔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。
六月六日,俯瞰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。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武威 摄
求变 小村庄迎来新发展
“博后村的变化太快了,解说词没多久就要更新一次。”日前,博后培训基地迎来许多客人,博后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林志雄“客串”起讲解员,欣喜地讲述着博后村的新鲜事。
但无论解说词如何更新,故事总会从2013年的春天说起。
三山环抱的博后村,毗邻亚龙湾,常年被海水浸渍,土地盐碱化严重。“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,收成只能勉强满足一家人的温饱。”年近八旬的博后村村民高明扬回忆,靠天吃饭的村民守着“金海岸”,却过着苦日子。
改变从2013年4月9日开始。那一天,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考察,强调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,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,不断开创“三农”工作新局面。
“总书记的嘱托,既是极大的鼓舞,也是沉甸甸的责任。”博后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,当时,除了借助玫瑰谷发展,如何在博后村开发新产业,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事。
“去亚龙湾的车辆都堵到村口了,就是没有人愿意进村”“如果部分游客能到村里消费,大伙的收入便不成问题”……
2016年春节期间,苏少洪召集村里部分返乡务工人员开座谈会,大伙你一言我一语,说出了各自的困惑。
其中,在广州打拼的村民谭中仙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回乡开办民宿。
求新 小民宿生成大产业
产业发展,行胜于言。
谭中仙回忆道,那时,他不顾家人反对,带着这些年“广漂”攒下的全部家底,将村里的老房子和猪圈进行改造装修。不久后,作为博后村首批民宿之一,谭中仙家的“海纳捷”民宿开张了。
“开业第一年,民宿几乎每天都客满,第二年,本金就赚回来了,还为村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。”谭中仙对此颇为自豪。
“海纳捷”的成功探索,让乡亲们看到了一条致富新门路。村民黄春荣说,她和丈夫也开起了民宿,夫妻俩既是老板,也是员工,打扫客房、收账、接送住客,里里外外地忙个不停。
2017年,三亚市委、市政府将博后村就地改造为五星级美丽乡村,相关项目建设全面铺开,不仅刷新了博后村的“颜值”,更为民宿产业集聚成势添了一把火。
6月6日,游客在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的民宿泳池内划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