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,世之奇伟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。对于南渡江,多少人朝夕相处,却知之甚少?多少人梦寐以见,却难窥全貌?现在,跟随我们的脚步,溯源这条海南的母亲河,一同探索流域内的雄伟奇观与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。
白沙黎族自治县是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及水源保护区,被誉为“山的世界、水的源头、林的海洋、云的故乡”。位于白沙东部的青松乡斧头岭是南渡江的主要发源地,从这里开始由涓涓细流成长为滔滔长河,一路蜿蜒向北奔涌而去。我们的溯源之旅就从斧头岭开始……
寻源
深入斧头岭,找寻它的来处
海拔超过1200米的斧头岭高耸入云。山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热带雨林,这片原始森林雨水充沛,生机盎然,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。生长着数不胜数的名贵树木和药材,观赏植物更是不胜枚举,仅是幽香雅丽的兰花就有70余种。这里还生活着一种与人类在远古关系密切的生物——长臂猿,山下的村民在每个清晨都能听见阵阵清脆的猿鸣。
在这漫山林海中,时常能听见清泉流水的回响。当地传说,南渡江的源头区域就在斧头岭的最深处,那里有一棵生长万年的秋枫树,枝繁叶茂,根茎无数,是这片山林里最古老的生命。南渡江的源水就从它的底下涌出。
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一行从县城出发,汽车在盘山路中穿梭约1个小时,便抵达了斧头岭车辆能通行的最后一块驻地——子保村,从这里开始,徒步成为上山的唯一方式。这是白沙规模最小的村子,隐匿在大山之中,人迹罕至,偶见炊烟袅袅。村子不远处设有保护站,站内数名护林员每天往返山间,累了就在村子里歇息做饭,至今已有十多年了。
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,记者一行跟随护林员徒步进入林中,走过一条落叶堆积的山路,又穿过灌木交织的狭小山道,伴随着水声阵阵,突见一块林中高台,顿时豁然开朗,脚下赫然出现奔流在山中的清澈小溪。
小溪从更远处的山峰间流下,水流湍急,水中遍布卵石与水草。山里人称其为“南保河”,它是附近村庄唯一可以使用的水源。人们用水管在溪中取水,导向田间地头,也用作家常饮用。
小溪是南渡江源头的支流之一,它的来处隐匿在一片绿意葱茏,深不可测。也许再往山上走,或者就能寻到南渡江的真正源头,却无人知道它在什么方位。护林员大多是世代居住山中的村民后代,也从未有人能一睹它的“真容”。
斧头岭的密林错综复杂,越往上走,海拔的上升通常伴随着寒冷和湿气,松涛和云雾缠绕其间,极易使人迷失方向。南渡江之源在密林之中,像是一位来去无踪的隐者,徒留声名在俗世,真迹则不知去向。千百年来,有无数能人志士入山寻踪,或许有人真的找到了它,便在这磅礴江水出生的地方参悟世事,才留下了如此动人的传说。
进化
鹦哥岭山系为它补充“能源”